德國埃爾朗根-紐綸堡大學Hans-Peter Steinrück教授做客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科學講堂
10月30日,蘇州納米所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Nano-X)成功舉辦第七期“科學講堂”。德國埃爾朗根-紐綸堡大學Hans-Peter Steinrück教授作為特邀主講嘉賓,到訪納米所并作了題為“Energy Storage in Molecules – A Surface Science Perspective”的專題講座。本期“科學講堂”由蘇州納米所納米真空互聯實驗平臺主任張珽研究員主持,所內相關領域師生參加了此次學術交流活動。
Hans-Peter Steinrück教授聚焦于分子儲能中的催化表界面研究,圍繞分子加氫與脫氫做出了系列工作。他首先介紹了液體有機氫載體(LOHC)在大規模儲氫中的發展現狀以及應用前景,以特定LOHC作為模型反應分子,揭示了其在催化脫氫中的基元步驟與反應機制。同時還闡述了離子液體膜修飾的鉑催化劑對烯烴加氫反應選擇性的影響,利用自制的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儀研究了離子液體覆蓋度與烯烴吸脫附之間的關系,為催化選擇性加氫反應機制提供了深入理解。
Hans-Peter Steinrück教授的報告精彩紛呈,講解條理清晰,生動有趣?;迎h節中,Steinrück教授與參會師生就報告關鍵性內容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和探討。最后,張珽研究員為Hans-Peter Steinrück教授頒發了“Nano-X科學講堂”榮譽牌,并對其表示由衷地感謝,報告會在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
科學講堂現場
張珽為Hans-Peter Steinrück教授授牌
主講人簡介:Hans-Peter Steinrück教授,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德國科學院院士、奧地利科學院院士、美國APS和AAAS會士,曾擔任德國Bessy Ⅱ同步輻時用戶委員會主席、歐洲ESRF和BESSY同步射科學指導委員會的成員、德國物理學會表面科學部的主席、埃爾朗根-紐的堡大學副校長及自然科學院院長等職,并獲得美國真空協會"AVS Medard W.Wech AWard”(2017年)。Hans-Peter Steinrück教授主要致力于表面物理、材料科學等領域的研究,發表文章420余篇。
Nano-X“科學講堂”:邀請國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高層次科技創新領軍學者就納米材料與器件領域的基礎前沿探索、關鍵技術突破和熱點問題等做學術講座,旨在發揮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學科交叉優勢,搭建高端交流的平臺,開闊學術視野、啟迪創新學術思想,為師生們提供與行業專家思想碰撞的機會,從而進一步促進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
附件下載: